T-lnP图解说明

适用:T-lnP图解

制作人:木土

制作日期:2013-2-2

更新日期:2013-2-11


前言

假定读者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如大气物理、大气热力学),知晓有关术语和概念。本说明不在于指引如何使用图解(也许将来补上),而是告知制作图解的依据,以便读者判断其适用性。

关于本图解

主图为埃玛图解(EMAGRAM)。底图以国家气象局气图5204为原型,部分图件作简化或增强。较原型不同之处主要有:

  1. 2种可选纵坐标范围:1050~200hPa和1050~50hPa。
  2. 纵坐标左轴对应气压,右轴对应位势高度,而原型均对应气压。位势高度根据所显示站的实测数据求算。
  3. 湿绝热线按假相当位温θse算式(见下“假相当位温”一节)反算绘画。应比原型精确,但非严格。

饱和水汽压(E)

E虽不直接在图解中体现,但几乎所有运算最终都离不开它。E有诸多计算公式,本图解采用Goff-Gratch(1957)公式,但不排除将来会调整。

E公式分水(平)面和冰(平)面2种。通常根据温度确定应用公式,一般0℃以上为水面,-40℃以下冰面,0℃~-40℃之间不确定,《能量天气学》(雷雨顺)设计了一种较“平滑”的划分方法。本图解以0℃为界划分,经观察,画出的饱和比湿线最接近原型。

下列验算表比较了E几个常用公式对计算的影响:

纯水/冰相的饱和水汽压E对比验算表

高空比湿q对比验算表

抬升凝结高度(LCL)

在图解上,LCL所在的点其实就是某条饱和比湿线和干绝热线(等位温θ线)的交点,所以可以将等式联立为非线性方程组数值求解:

	1) q(e,p)=q(E,p0),其中,饱和水汽压E=vapor_pressure(Td0)
	2) θ(T,p)=θ(T0,p0)
	3) T=Td,饱和条件
	*) T0,Td0,p0为气块起始上升处的气温、露温和气压,即输入条件;解得LCL点(Tc,pc),即输出结果。

交点法可控制求解的精度,但经实践用时稍多。迭代法(《天气学诊断分析》,周军)原理与前者相同,用时和精度相当,但控制了迭代次数,就能减少用时。本图解采用近似法和迭代法混合,先执行近似法(124*(T-Td))迅速靠近真值,再用迭代法细调。 附:抬升凝结高度LCL对比验算表(耗时!)

假相当位温(θse)

图解中气块湿绝热上升/下降均牵涉到θse计算,θse=θ* exp(Lw(Tc)*rs/(Cpd*Tc),是近似式(见《关于计算湿绝热线的讨论》,李洪勣等)。附Javascript代码片段(仅为代替或补充用文字复述思路,有需要才看,下同):

	//计算假相当位温θse。
	//@param T 起始上升处气温。单位:绝对温标K
	//@param Td 起始上升处露温。单位:绝对温标K
	//@param p 起始上升处气压hPa
	//@return 单位K
	function thetase(T,Td,p){
		var lcl=LCL(T,Td,p), //抬升凝结高度
			es=vapor_pressure(Td), //饱和水汽压
			ta=theta(T,p-es), //干空气位温
			rs=r(es,p); //混合比
		return ta*Math.exp(Lw(lcl.T)*rs/(constant.Cpd*lcl.T));
	}
	//计算水的蒸发(凝结)潜热
	//@param T 气温。单位:绝对温标K
	//@return 单位J/kg
	function Lw(T){
		return constant.Lw0-constant.cL*(celsius(T));
	}

附:假相当位温θse验算表(耗时!)。

在一些场合,需要知道气块上升/下降到某一等压面的温度。如果气块已饱和(T=Td),则相当于根据θse(T,T,p)=C,已知C和p,求T。通过简单的数值计算可求解:

	//给定假相当位温θse和气压,求温度
	//@param tse 假相当位温θse(K)
	//@param p 指定气压(hPa)
	//@return 气温(K)
	function thetase_T(tse,p){
		var err=.005,t1=AT(24),t2=AT(25); //设定精度范围,任意给定2个已转化为绝对温标的初始解
		return fs121.math.secant_1R(_fn_thetase.bind(null,tse,p),t1,t2,err); //以割线法求解。
	
		function _fn_thetase(v0,p,T){
			return v0-thetase(T,T,p);
		}
	}

指数

指数以数值形式提供,不太直观,能与图解融合也许是今后目标。但通常最令人困惑的是,同类的各家产品得出各自不同的结果值,这是由于各产品采用各异的算式(如前述饱和水汽压)、算法(如前述LCL)和策略(如将述的山崎指数)。因此列出求解方法让用者心中有数是必要。

A指数

定义:A=T850-T500-(T850-Td850)-(T700-Td700)-(T500-Td500)

K指数

定义:K=T850-T500+Td850-(T700-Td700)

KY山崎指数

定义:KY=(β*TA-SI+γ)/(α+T850-Td850) (当TA>SI时),KY=0 (当TA≤SI时)

其中,SI为SI指数值,TA为850~500hPa温度平流,α、β和γ为统计参数,本图解中,取α=β=1,γ=0。TA的求取参考《应用KY指数作广州前汛期降水预报》(徐小英等):

TA求算

注意:

  1. 本图解所有站的TA求算皆用此式,(如对南半球站)是否合适请自行判断
  2. 文中建议广州的TA可以广州(现清远)及阳江、南宁等上游站的TA平均值替代。本图解不可能对每个站做此工作,但提供一些方便:各站的TA值已算好,查好后取平均代入就是。
    TA tip

SI沙氏指数

定义:SI=T500-T’

其中,T’为850hPa等压面上的湿空气块沿干绝热线抬升,到达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线上升至500hPa时具有的气块温度。算法是先求取湿绝热线值(θse),代入已知的气压(500hPa)反算出温度。附Javascript代码片段:

	//计算SI指数
	//@param T500 500hPa的温度(K)
	//@param T850 850hPa的温度(K)
	//@param Td850 850hPa的露温(K)
	//@return 数值。如果传入参数有null,返回null
	function index_SI(T500,T850,Td850){
		if(any_null(arguments))
			return null;
		var tse=thetase(T850,Td850,850) //从850hPa起始上升到达饱和时的θse,即湿绝热线的值
			,T=thetase_T(tse,500);        //反算该湿绝热线在500hpa上对应的温度
		return T500-T;
	}

SWEAT天气强威胁指数

定义:SWEAT=12*Td850 + 20*(TT-49) + 4*WF850 + 2*WF500 + 125*(sin(WD500-WD850)+0.2),其中:

  1. TT为全总指数值
  2. 若算式子项小于0,不算该子项,即值为0
  3. WF以“m/s”为单位
  4. 最右的子项必须满足 WD850在130°~250°,WD500在210°~310°,WD500大于WD850,WF850、WF500均大于7.5m/s 时才计算,否则为0

TT全总指数

定义:TT=T850+Td850-2*T500

其它

关于V-3θ名字

位温(θ)、假相当位温(θse)和饱和假相当位温(θse*)垂直廓线组合图,找不到一个标准的名字。国外的文章不见专门名(如《梅雨锋区内中-a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和细结构》,K.Ninomiya等),国内的有称“热态函数廓线”(《关于热态函数廓线特征天气学意义研究》,郝为锋等),也有称“欧阳位温”(MICAPS)。本图解引用“V-3θ”(《天气演化与结构预测》,欧阳首承),配上了高空风(V),较简洁明了。

附录

关于站点

不确定某些高空测站数据能否公开,因此本图解只列国外同类网站已公布资料(报文或解码处理后的数据、图表)的站。

适用浏览器

图解所有图形都在客户端实时描绘,主要用到Canvas的技术,理论上所有支持HTML5的浏览器都可,如IE9+、FirefoxOpera、Safari、Google Chrome,以及众多未能一一列出的五花八门的浏览器。

有些移动浏览器虽支持HTML5,但使用了代理服务器,如UCWEB、Opera mini,这些浏览器访问本图解只显示出空白的底图,数据链路被代理破坏了。

提一下不错的Safari,苹果已停止支持Windows,目前官网上已找不到其下载链接了,要用Windows版自己去软件园找吧,而且版本停留在5.X。

再罗嗦一下不支持低版IE的原因:IE8及以下版javascript运算速度低下,不支持Canvas,虽加装模块可使其支持的VML“装扮成”Canvas,但效率是硬伤,本图解运算量很大的。

验算和测试

纯水/冰相的饱和水汽压E对比验算表

高空比湿q对比验算表

假相当位温θse验算表

抬升凝结高度LCL对比验算表

测试标本一

测试标本二

参考书目

  1. 大气热力学,沈春康,气象出版社,1983
  2. 大气热力学基础,陈章益,气象出版社,1990
  3. 大气物理学,盛裴轩、毛节泰、李建国、张霭琛、桑建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大气物理学基础,许绍祖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5. 能量天气学,雷雨顺,气象出版社,1986
  6. 气象常用参数和物理量查算表,陈创买、郭英琼,气象出版社,1980
  7. 气象观测报告的解码规则和算法,高华云、应显勋、高峰,气象出版社,2006
  8. 气象上常用热力学图解,姜达雍,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9. 气象学,曹文俊、王保信、董保群,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1986 (内附5204气图为本图解参照的原型)
  10. 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计算基础,刘健文、郭虎、李耀东、刘还珠、吴宝俊主编,气象出版社,2005
  11. 天气学分析(第二版),寿绍文主编,气象出版社,2006
  12. 天气学诊断分析,周军编著,南京气象学院,1992重印
  13. 天气演化与结构预测,欧阳首承,气象出版社,1998
  14. 关于计算湿绝热线的讨论,李洪勣、雷雨顺,气象科技,1981.06
  15. 关于热态函数廓线特征天气学意义研究,郝为锋、寇正、苏晓冰、蔡海军、袁明川、黄少飞,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 No.2,2001.04
  16. 梅雨锋区内中-a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和细结构,K.Ninomiya、T.Akiyama、M.Ikawa,韩桂荣、朱定真译,1988(收录于 暴雨研究和试验译文选,海洋出版社,1991)
  17. 应用KY指数作广州前汛期降水预报,徐小英、郑德娟、黄文忠,气象,1986.04
  18. 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方法,葛孝贞,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9. 非线性方程组解法与最优化方法,王德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待续。。。